時光回溯到1977年的台北,那時候的夏天似乎不像現在如此酷熱,當時台灣經濟正準備起飛,十大建設如火如荼加速展開。台北商專畢業的小夥子,家中經濟並不優渥,中學就開始半工半讀,鋼鐵、五金、塑膠等勞力工作都他都幹過。
他是郭哲銘,21歲落腳紡織業,然後再也沒離開過了。如今他已62歲,一晃眼40年工作光景如白駒過隙。紡織從大好到大壞的年代,他看過、感受過也經歷過!如今,他卻還不願退休,除了對紡織熱愛,更是心裡不願放棄對做品牌的堅持。
老爸起步學創業》》當年那個小業務,決心自己開公司
郭哲銘就像同時代的勞工,一份工作一做就是整輩子;一家公司一待就是到退休。當時他在布料買賣公司,從小業務當起,什麼都要學,去日本買紡織布料,再進口賣給臺灣服裝品牌公司,是基本功。身為中盤商,要深知開發新布料技術,讓上游廠商依配方比例製成,再將整匹新布引進國內。
當時國內紡織生意大好時,郭哲銘說每次買賣交易資本,是幾千萬台幣再轉手。當年營業額,隨便就上看億元大關。但2000年,卻是郭哲銘人生第一次轉折。因老闆年邁退休打算收掉公司,郭哲銘的下一步,不是另謀新職;要不自己跳出來做。
(郭哲銘從紡織代理商挑出來自己創業。陳薪智攝)
市場低迷再突破》》看盡台灣紡織風雨,力推新布問世
而他,選擇了後者。承襲舊業,把數十年布料開發知識 Know-How 當成創業最強資本。「看似簡單的東西反而難做」,他創業後主力在開發素面布料,不斷在配方、織法上力求突破、創新。郭哲銘笑說「布料開發其實最吃力不討好,當大環境需求沒上來,不斷開發也枉然。」
過去十多年不僅台灣紡織市場低迷,近兩年快時尚業績快速下滑,就可一窺全球紡織需求,也沒好到哪裡。「現在全球紡織情況就是布料量少、研發費用不夠」,全球景氣導致銷量銳減,加上用布量少、毛利低,業界更不願意投資技術、開發新布。
但有時創業當下,憨膽會戰勝理智;熱情會超越財報。郭哲銘就像蔡倫造紙一樣,不斷失敗再優化,嘗試各種特殊紗線;研發獨門改良織法。在開發布料著墨十多年後,他終於找到一種新機能布料: 銅氨嫘縈CUPRO,成為獨門的秘密武器。
(銅氨嫘縈CUPRO布料,酷爵提供。)
危機陣陣襲來》》隱形冠軍仍受挫,被迫轉型放手一搏
說起銅氨嫘縈的技術,郭哲銘頓時像個孩子,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趣味一般。他說CUPRO是從棉花的棉子外部絨毛萃取出來,把纖維質地做成紡紗再進行織布。銅氨嫘縈容易脆斷、耗損率高,要保持維持布料彈性、不變形,甚至保有涼感功能,並不容易。
但他做到了,布料再開發,被日本紗線原廠盛讚,說他們是臺灣的隱形冠軍。
從撚紗、紡紗到布料成品,郭哲銘做到一條龍全包。關鍵技術在手,不代表這十多年事業就一帆風順。千禧年後的十載歲月,除了消費市場衰退,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重創業績。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,是中國、韓國布料集團加入競爭打價格戰。整體大環境可說是「夾縫中求生存」,只能先求活、再求好。
二代傳承合作》》他不是富二代,更不願當「負」二代
危機有時也是轉機,市場的煎熬逼的郭哲銘思考下一步。轉型做品牌是他人生第二次轉折,只是這一回,他多了兒子當衝鋒陷陣的大將。2015年,成立酷爵Coochad,以賣天然涼感衣做為品牌起點。兒子郭鎮綱自剖「從以前我就是最難被滿足的那種客人」,對於做品牌,他有年輕人的新思維!
許多傳產二代不願接班,不是不願吃苦,而是心疼爸媽辛苦了一輩子。郭鎮綱笑說爸爸從沒給自己要接班壓力。他畢業後本來只是玩票性質,就拿著家裡的一卡皮箱拜訪開發。
那年夏天的熱氣彷彿至今還能感受到,郭鎮綱總能回想起當時午後全身大汗,襯衫乾了又濕;濕了又乾,走遍台北一家又一家廠商拜訪,「真的感謝某家服裝公司姊姊,還賞賜我給一個小單,讓我帶著人生第一個成交去當兵…」
(年輕的郭哲銘,以及老婆當時已懷孕在肚子裡的郭鎮綱,酷爵提供。)
轉型再蹲低》》兒子跳進去才知道,做品牌不是人幹的!
郭鎮綱退伍後,看著家裡缺人手,他心裡清楚爸爸其實希望他回家幫忙。加上主修企業管理的他,心想要當個成功企業家,絕對要從基層做起。而家裡有公司,何嘗不是練功好機會?
但畢竟沒真正做過生意,郭鎮綱當爸爸的助手後,每天看著數據報表,才發現紡織市場變動這麼大。尤其公司要轉型做品牌,他更驚訝書本的理論跟實戰差距這麼大。
「我心想過去家裡累積的產業經驗做品牌,成功率應該會高一點,跨進去才知道,做品牌沒那麼容易啊…」郭鎮綱若有所思的講著這句。
老爸郭哲銘及兒子郭鎮綱一起工作創業,但父子感情仍舊要好,陳薪智攝。
郭家父子的故事,是不是還看不過癮?更多品牌轉型心得,都將在下集完整呈現。